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理性思维能力的萌芽和进步,他们开始变得愈加懂事,理解别人言语的能力也变得愈加强。然而,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进步、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也使孩子在面对别人,特别是爸爸妈妈给自己讲的“大道理”时,比较容易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,很多爸爸妈妈也为此感到很烦恼,常常抱怨自己在最开始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他还会听,但讲得多了,他就把自己说的话完全当做耳旁风了。
是的,假如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不讲究方法,只不过一味地指出孩子的错误,再把自己觉得对的办法、行为告诉孩子,那孩子或许会对父母讲的道理“免疫”,甚至还会很讨厌父母总跟自己讲道理的行为。
假如孩子对父母讲的道理抵触到这种程度,父母的道理对孩子不但不会起用途,在有时候还会事与愿违,使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任何教育方法都产生反感,从而使孩子变得愈加不听话。
所以,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“大道理”的时候,必须要学会一些秘诀,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。
第一,道理不要讲得太直接。
对于大家成年人来讲,假如有人告诉你“你这么做不对,应该根据我的办法来做”,即便这个人讲得再有道理,大家也非常难一下子同意他的怎么看。
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更是这样,他们喜欢听表彰、夸奖我们的话语而不喜欢批评。
所以爸爸妈妈在对孩子讲道理或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时,不要直接向孩子讲道理,如此孩子并困难同意,使用一些婉转、隐蔽的办法会使孩子较为容易同意。比如,通过讲故事的办法,让故事中的人物“讲”道理给孩子听。
第二,讲道理也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。
孩子们虽然年龄小,但自尊心和荣誉感其实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弱,假如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,不照顾孩子的自尊心,一直当着其他人的面指出孩子的不足,并告诉他如何做,会使孩子的自尊心遭到非常大的打击。
因此,大家建议爸爸妈妈在把自己所持的“大道理”灌输给孩子的时候,要多用换位考虑的方法,多考虑孩子的感受,不强迫孩子同意我们的看法,在让孩子了解道理的同时,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。
第三,找到给孩子讲道理的最好机会。
对于孩子而言,并非只有他们犯了错误误之后才能给他们讲道理,日常还有不少既不伤害孩子的感情,又能使他们了解道理的好机会。比如,父母在携带孩子逛街或外出玩耍时,假如遇见别的小朋友由于种种缘由而向他们爸爸妈妈哭闹或耍赖时,父母就能借此机会让孩子自己去评判看到的行为,让孩子谈谈自己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会如何做。
通过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问题,使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尊重和看重,从而会客观公平地评价这类事情,这时也比较容易同意爸爸妈妈对他相应的教育了。
第四,用积极的逻辑给孩子讲道理。
孩子在成长的初期,理性思维能力的进步正处于起步阶段,在看待问题时容易产生片面的思维,因此爸爸妈妈就需要引导孩子多注意事情的积极面,切忌一概而论。
比如,年幼的孩子感觉自己在婴幼儿园遭到别的小朋友欺负,回到家就会向爸爸妈妈告状,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用“积极的逻辑思维”引导孩子:“是否别的小朋友想和你一块玩,只不过在游戏中无意中碰到或撞到你了,叫你感觉他们是在欺负你呢?”通过这种方法,可以使孩子从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,对问题的怎么看也就会发生积极的改变。
假如每位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道理、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,那孩子可能就会比较容易同意爸爸妈妈的看法,也不会对爸爸妈妈所讲的道理或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感到厌烦了。